【2019】2周,2万公里外的成长——巴西保育培训回顾前言 上个月,在勺机构创始人畹町和机构科学顾问、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Jimmy的联合推荐下,我以保育先锋项目(Conservation Leadership Programme)毕业生的身份,前往近20,000公里外的巴西REGUA,参加了由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auna and Flora International)和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联合组织的保育管理与领导能力培训课。 ![]() ▲培训点的地理位置 在短短2周时间内,我与来自14个国家的17名年轻保育学家与7名教员,就如何成长为更好的保育学家进行了学习与探讨,彼此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培训于我而言,即便不算是一次足以改变命运的经历,也必定是我人生中一个永恒的亮点。 以下我将通过三个篇章,来对这次活动进行一个大致回顾—— ![]() ▼ 培训篇 培训共分为5个模块,即创新性领导力、性别与保育、项目计划与管理、行为变化沟通、筹款。 限于篇幅,我就挑一些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来写啦! ▎来自英国属阿森松岛的挑战 于我个人而言,“项目计划与管理”模块是最为有益的。该模块由英国赏鸟博览会 (Bird Fair)的联合创始人、曾在英国皇家鸟会(RSPB)就职逾35年的Martin设计并亲自教授。记得黑背在REGUA做勺机构分享的时候,使用的ppt封面恰好和Martin衣服上的图案“撞”上了,上面都有标志性的极危物种——勺嘴鹬和它的朋友们。 ![]() ▲我和Martin“撞衫”的勺嘴鹬图 | 来源:RSPB 写项目申请书,是保育机构及研究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交出一份漂亮的申请书,使评审人迅速明白你想要达到的保育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逻辑链,使你的申请书最终能从数百份文稿中脱颖而出,已成为一门学问。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保育及研究机构会聘请专人来做这份工作。 在“项目计划与管理”模块中,我们学习如何通过构建逻辑框架来一步步梳理项目的目标、行动、指标及挑战等。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逻辑框架的使用,Martin给了我们一个来自真实世界中的挑战——策划位于阿森松岛这一南大西洋英国海外领地上的繁殖鸟类保育问题。 因备受老鼠以及野猫威胁,阿森松岛上的繁殖海鸟数量锐减。为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来自世界各地的利益相关者曾齐聚一堂,就恢复岛上繁殖海鸟的种群数量进行深度探讨,并共同起草了一套管理制度。 ![]() ▲Martin上课实况 | 拍摄:Sherilyn Bos 在短短3天的培训课上,我们相当于模拟了20年多前那场讨论会,通过搭建逻辑框架,大家脑洞大开、各显神通,最终研究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一天,Martin向我们揭秘了当年由那些利益相关方设计的真实对策及制度,居然和我们在课堂上捣鼓出来的“成果”出奇地相似! ![]() ▲在REGUA的2周时间里,我们每天都会以绘画的形式轮流记录当日亮点。图为培训第6天,Martin使用卡纸为我们解释逻辑框架的场景重现。头顶上飞舞的,是他喜爱的88号蝴蝶(Diaethria clymena)。| 拍摄:Sherilyn Bos ▎BYOB活动——原来做宣传可以这么有趣! 在“行为变化沟通”模块中,来自墨西哥、现就职于瑞尔保护协会(RARE)的Dulce教我们如何通过宣传教育、以及通过改变目标人群的行为模式来达到保育目的。在学习中,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比如“闪电约会”,即在一分钟时间内,将你自身的长处推销给陌生人,又比如通过翻阅伙伴机构的宣传教育资料、以及观看一些成功广告案例,学着分析它们的过人之处等。不过,本模块的最大亮点,还属于最后一天的BYOB (Bring Your Own Bottle; 带自己的水壶)活动。 ![]() ▲小伙伴们交换着各自机构的宣传资料 | 拍摄:Sherilyn Bos 在BYOB活动中,学员们被要求在 24小时内策划一个真实的宣传教育方案。我们首先头脑风暴出了这次活动的标语——‘Don’t be trashy. No to plastic.’【“别做个没用(双关:爱丢垃圾)的家伙,对塑料说不吧。”】然后,18个学员被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活动的Logo设计、吉祥物设计&制作、主题曲创作、海报设计、新闻汇报,以及创办主流社交媒体帐号和发帖拉粉等工作。 我被分到了负责活动主题曲的那一组,具体任务是与来自南非、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的小伙伴们共同创作一首歌,并且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压轴演唱。此前,黑背完全没有作词作曲的经验,不过在五湖四海朋友们的一番灵感碰撞下,仅仅几个小时,一首国际范儿的歌曲竟初具雏形。当我们成功完成第一次录音合练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句话是: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until you try! ![]() ▲活动开始前1小时,我和伙伴们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并录制歌曲 | 拍摄:Francis Polanco 正式宣传教育活动开始,现场除了我们自个儿人,还有REGUA的工作人员,以及附近闻讯而来的十多个孩子。当我们看到活动别致的Logo、精美的海报、令人笑掉大牙却又引人深思的木偶剧,以及高潮迭起的压轴演唱时,我想在座的学员都和我一样,不仅仅是惊异于宣传活动还可以这么有意思,同时也会感觉一股暖流穿身而过,内心充满了自信与能量吧。 ![]() ▲这次活动的海报(左)和吉祥物REBO(右;即Reusable bottle的首字母组合)。吉祥物由来自秘鲁的Claudia亲自扮演,设计灵感源于她手中的水瓶。这个吉祥物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她的身侧贴满了用作写环保誓言的便利贴。图为黑背和其它几个小伙伴写环保誓言的实况。| 拍摄:Sherilyn Bos ▎领导是什么——一次自我觉察的历程 在“创新性领导力”模块中,现于美国保育科学伙伴 (Conservation Science Partners)工作的进化生态学家Maureen,以一系列的游戏及互动练习,带领我们解剖自身性格特点,并重新思考了“领导”一词的含义。 虽说领导力有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古往今来的成功领导者也会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及处事方式,而这一切并非不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培养。对黑背个人而言,这个模块让我对自身、同事、家人,以及我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自然篇 ▎REGUA, 一个有料的生态站 这次的活动场地,是位于里约热内卢东北约80公里处的REGUA(Guapiaçu生态站的简称)。虽然巴西之行的重点是参加室内培训,但黑背还是尽可能利用餐后、茶歇间和睡前的碎片时间,在周边寻找一些有趣的动植物生灵。 ![]() ▲REGUA 湿地剪影 | 拍摄:Victor Marigo REGU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是一个以保护Guapiaçu谷森林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自16世纪以来,面积超过93%的大西洋热带雨林已被损毁,仅存的7%也呈高度碎片化分布,且易受到进一步破坏。REGUA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对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原本因木材开发及农业发展而破坏的栖息地上种植本地树种、湿地恢复,以及开展科研教育活动等等。 巴西貘(Tapirus terrestris)的重新引入,是REGUA开展的众多项目之一。因为人类造成的栖息地破坏,过去100多年间,里约热内卢州已无巴西貘的目击记录。2018年1月以来,REGUA通过与省内高校、环境部门以及动物园合作,策划了省内首个重新引进巴西貘的项目。目前,生态站内已经成功引入了约10只貘。我们希望有“森林园丁”美称的巴西貘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能为森林树种的种子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呀! ![]() ▲7月4日,从动物园运来REGUA生态站的两只貘(左);REGUA的公共区展板上粘贴了关于貘与生态站重引入项目的相关信息,右上角提示“请勿靠近或是喂食貘”(右) | 拍摄:虹桥黑背 (视频链接) ▲在REGUA生态站偶遇的一只巴西貘 | 拍摄:虹桥黑背 尽管只能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自然探索,但我还是在2周时间内加了近70个个人新鸟种,并通过影像记录了大小近60种鳞翅类,还观察了零星爬行动物,以及一些标志性的哺乳动物。目前,REGUA已有记录的鸟类高达480种、蝴蝶570种(比整个欧洲的蝴蝶种类还要多!)、哺乳动物61种。虽然REGUA的植树造林及湿地恢复项目仅仅始于十余年前,可见它们还是颇具成效的,已经吸引了周边的不少动物前来定居。 ![]() ▲号角树上的一只三趾树懒,人称“闪电”。若不是当地向导指认,我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看上去它和树枝上的瘤块简直没什么俩样。图中的“闪电”正好奇地打量着树下的我们,在发现这帮人对它无恶意之后,很快又贴着树干呼呼大睡…… | 拍摄:虹桥黑背 ![]() ▲宽吻凯门鳄(瞪):“伦家在塘里晒个太阳,看什么看!” | 拍摄:虹桥黑背 ![]() ▲两只左顾右盼的巨嘴鸟 | 拍摄:虹桥黑背 ![]() ▲在REGUA很常见的水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类动物。它们总是一副表情深邃的样子,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们在思索些啥…… | 拍摄:虹桥黑背 ![]() ▲把水豚当坐骑的黄头叫隼…… 据说,它们尤其喜欢挑拣水豚毛皮里的蜱虫来吃 | 拍摄:虹桥黑背 ![]() ▲黑背记录到的部分鳞翅类 ▎回眸大航海时代的惊鸿一瞥 培训第8天,我们造访了受联邦政府保护的瓜纳巴拉生态站,以及附近的Guapi-Mirim环境保护区,以上两个地区覆盖了里约热内卢现存最大、最连贯的一片红树林。我们先是乘着小船,顺着两岸遍布红树林的马考库河前行,时有粉红琵鹭等湿地鸟种冒头而出。然后,就在我们最意想不到之时,船驶近河口,随即映入眼帘的是开阔的瓜纳巴拉湾和空中成群的军舰鸟,这一场景让我们叹为观止。 ![]() ▲马考库河岸边的一只粉红琵鹭 | 拍摄:虹桥黑背 ![]() ▲瓜纳巴拉湾(左)和其上空的军舰鸟(右) | 拍摄:虹桥黑背 尽管这片红树林和瓜纳巴拉湾都临近繁华都市里约热内卢,但据称它们仍基本保留了欧洲殖民前的原状。此刻,黑背似乎体会到当年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探索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意外发现瓜纳巴拉湾时的欣喜心情,难怪他当时激动地把这儿命名为里约热内卢(葡萄牙语意为“一月的河流”)。 文化友情篇 ▎One World, One Dream 虽然黑背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国际性活动,但同时有这么多国家的伙伴一道参与,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短短的2周时间里,我们不仅自行策划了两场别具特色的文化派对,还通过交流各自机构的保育项目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从侧面了解到了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文和历史。 然而无论是在遥远寒冷的北极,监督矿业公司的采矿作业以确保不会影响原住民传统生计的Allison;还是在气候炎热干燥的纳米比亚,试图通过使用牧羊犬来保护农户家畜不被猎豹捕食的Annetjie;抑或是在江苏沿海长期与渔民社区建立合作的勺机构伙伴,归根结底——Conservation is about conversations。大部分环境问题的源头是人类活动,而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将靠人与人的沟通来实现。 临走前的最后一个活动,是大家自由分享从培训中得到的收获。我说,如果刚到REGUA时,自己只是黑背1.0的话, 那么2周后的今天,我觉得自己已经升级成了黑背2.0。因为此时,我的大脑里有更多知识,收获了近30份的友情,拥有了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伙伴网络,我的心中充满了爱和信心……分享完毕后,我们用彩色毛线将彼此相连,它象征着未来无论我们距离多远,都会一直支持与鼓励彼此。 ![]() ▲临走前的最后一个活动:最后我们每人都留下了一小段彩色毛线作为纪念。| 拍摄:虹桥黑背 满载希望而归的我们,立志让遍布全球各地的保育项目开花结果,继续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共勉! ▲和来自世界各地(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圭亚那、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巴西、墨西哥、纳米比亚、南非、印度、加拿大、英国、美国)的伙伴们在里约热内卢的著名景点面包山旁合影。| 拍摄:Sherilyn Bos ▲ 鸣谢 由衷感谢勺机构创始人畹町,以及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Jimmy Choi, 提供给我如此宝贵的培训机会;感谢钻石公司De Beers对我本次培训的赞助;也特别感谢动植物保育先锋项目提供的精彩培训课程。 若您想参加未来的培训,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 - END - 觉得文章还不错? 那就来打个赏吧! ![]() ![]() ![]() ![]()
文章分类:
国内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