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 唐宋时期的鸟儿们长啥样?

唐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那时的鸟类都有什么呢?


解决这个问题,①可以查阅地方志 ②可以从其它史料中寻找答案,弥补已散轶的地方志史料的不足。


地方志材料可查阅文榕生主编的《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这部书搜集、整理了从唐到清代的地方志中关于野生动物的记录。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讲一讲,这绘画作品中的鸟类。




一、唐代墓室壁画中的鸟



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在唐代开始流行,墓室壁画中也可见各式花鸟画。


唐代的墓室壁画可查阅陕西历史博物馆编的《中国古代壁画(唐代)》,但由于种种原因,笔者没法浏览本书。


因此,以此前考察时所观看的《假山花卉图》和《花鸟图》为例,分析其中所绘的鸟类。这两幅画皆出土于安阳唐赵逸公墓。


1.《假山花卉图》

这幅画中的鸟类仅鹦鹉一种,但具体为我国原生鹦鹉中的哪一种则无法辨认,也有可能是外邦进贡。






(滑动图片依次为:燕、戴胜、锦鸡、赤麻鸭和黄鹂)


2.《花鸟图》

《花鸟图》中鸟的种类变得多了起来。




此画分左右两部分,图中鸟共有五种,分别为:燕(具体何种则暂时无法识别)、戴胜、某种锦鸡、赤麻鸭和某种黄鹂(可能是黑枕黄鹂)。


唐代壁画中的鸟类,写实性不强,有的甚至无从辨认。


究其原因,其一是初唐及盛、中唐时期的绘画中出现的鸟类,大多是圈养起来的,人们作画不是以其为主要对象,而是用来点缀画面、增加美感。即使后来有薛稷这样以动物写生闻名的画家,但其写生的对象依旧为庭院中饲养的鸟类。


到了晚唐及唐末五代,我们所说的花鸟画才真正地发展、成熟起来,花鸟在这时才成为了画面的主角,而其意义也提升到“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这样的高度。


与此同时,花鸟画的题材范围也有所扩大,画家们的写生对象变成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而不仅限于人工饲养的奇珍异兽。这些都为宋代花鸟画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花鸟画


(五代十国,黄筌,写生珍禽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黄筌的作品,上绘飞禽九种,另有龟和各类昆虫。


单看鸟类,特征鲜明,写实性跟唐代壁画上的鸟类相比已有相当大的提高。


这九种鸟类分别是:


1.大山雀

2.白鹡鸰

3.北红尾鸲

4.白头鹎

5.麻雀

6.蓝喉太阳鸟

7.斑文鸟

8.灰椋鸟

9.丝光椋鸟


黄筌为四川人,画中的蓝喉太阳鸟较为写实,说明对其有过长时间的观察,从侧面说明了蓝喉太阳鸟在当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鸟类。


蓝喉太阳鸟现在在四川省仍有分布,约翰▪马敬能《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上的文字描述为“夏季常见于山区常绿林于海拔1200~4300米,冬季下迁”,《中国鸟类志》中也说是“我国太阳鸟科鸟类在国内分布较广泛和数量较多的一种”。


这反映了一千多年来,即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蓝喉太阳鸟小范围内的分布会有所改变,但总体来说数量和分布范围并没有显著变化。


三、宋代工笔花鸟画



宋代工笔花鸟画详细可见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宋画大系》。下文则列举了一些网上可以找到的宋代花鸟画。


赵佶(1082.11.10—1135.06.05),即宋徽宗,在艺术上成就斐然。留存于世且归在宋徽宗名下的作品有六十多件,这些作品中约有三分之二已确认并非宋徽宗的作品,而归于宋徽宗名下又争议较小的有25件,这25件作品中,花鸟有20件。


1.

(宋)赵佶

五色鹦鹉图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华丽吸蜜鹦鹉)



(斑文鸟)

2.

(宋)赵佶

竹禽图

大都会博物馆

3.

(宋)赵佶(传)

鸭图

五岛美术馆




(花脸鸭)


宋徽宗在《五色鹦鹉图》的题识开头就写明了“五色鹦鹉,来自岭表”。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即宋朝时的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那么,“五色鹦鹉”究竟是这两路的土贡,还是途经这两个地区而来的外邦朝贡呢?


查考宋代的地方志,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土贡并没有五色鹦鹉这一项,而外邦朝贡中,林邑、陀洹国、堕和罗等近十国都有五色鹦鹉的朝贡记录。


因此,《五色鹦鹉图》中的华丽吸蜜鹦鹉在宋朝时国内并无分布。


除此之外,宋代花鸟画中的鸟类还有红嘴蓝鹊、豆雁、珠颈斑鸠、赤麻鸭等。


1.(宋)李迪, 宿禽激湍图,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红嘴蓝鹊)

2.(宋)佚名,寒柯山鹧图,大都会博物馆

(红嘴蓝鹊)

3.(宋)佚名,竹梅小禽图,大都会博物馆

(麻雀)

4.(宋) 佚 名, 竹雀图,德国国立民族博物馆

(麻雀)

5.(宋) 宋汝志(传),雏雀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麻雀)

6.(宋)易元吉,桃竹鹁鸽图,宾西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珠颈斑鸠)

7.(宋)佚名,竹塘宿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疑似豆雁)

8.(宋)佚 名,芦鹭图,大都会博物馆

(某种白鹭)

9.(宋)佚名,莲池水禽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白鹭)

10.(宋)佚名,莲池水禽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疑似赤麻鸭)

11.(宋)马麟,《林和靖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丹顶鹤)

12.夏珪,五位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白鹭)

13.(南宋)马麟(传),梅花双雀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麻雀)

14.惠崇,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赤麻鸭(待定))

15.(宋) 马麟(传),梅花小禽图,五岛美术馆

(北红尾鸲)

16.(宋)牧溪(传),叭叭鸟图,五岛美术馆

(八哥)




相对于大型哺乳动物来说,鸟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一些,只要气候、环境没有巨大变化,在没有盗猎的情况下,总体数量和分布不会有明显波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鸟类中没有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的,如绿孔雀就因为栖息地被破坏,加上千百年来无节制的捕捉,国内数量锐减,退缩至西南边陲的小块地区。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各色技巧也可运用在当今的科学插画中,或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呢。




- END -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