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鸟飞 项目 2017年9月回顾 Tom的小洋口的调查比较Tom Clarke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亨特观鸟俱乐部(Hunter Bird Observers Club)的成员。2015年,Tom 曾和其他十多位国际志愿者参与江苏地区的调查。(动植物保护先锋项目:南黄海勺嘴鹬和小青脚鹬保育项目)。今年的9月17与9月20日,Tom又回到同一地点进行了两次高潮地调查。以下是Tom的调查笔记。 ![]() 在这两次的调查中,我们尝试沿着海堤寻找鸻鹬的高潮停歇地。两次调查中,我们都是在大潮水抵达大堤后开始的高潮地调查。第二次调查中(9月20日), 当部分鸻鹬开始返回滩涂的时候,我们还在高潮地继续找寻。 详细地点请参考地图,调查区域包含洋口与丰利镇。 ![]() 洋口滩涂 Yangkou staging flats (32°32'41.29"N; 121° 6'10.64"E): 从滩涂上可以看到很大比例的中小型鸻鹬朝海堤正后方飞去,而大型鸻鹬则朝海堤的东南方向飞去。 洋口角落停歇地 ![]() Yangkou corner roost (32°32'9.56"N; 121° 6'58.06"E): 这个地方2年前是开阔的泥质滩涂,现在已经很明显地被互花米草覆盖。这儿的鸟被米草分成很多孤立的小群,我们观察到了青脚鹬(200加),灰斑鸻(280加),翘嘴鹬(100加)和小群的白腰杓鹬(10只),中杓鹬(1只),黑腹滨鹬(30只)以及红颈滨鹬(100只) 洋口水渠停歇地 ![]() Yangkou channel roost (32°31'53.92"N; 121° 7'43.68"E): 水渠的边缘有一些孤立的沙洲,一些寻找落脚机会的鸻鹬就停留在这里。每一块沙洲上都有一小群密密麻麻的鸻鹬。这个地方的高峰数据是:翘嘴鹬(150只),灰尾漂鹬(40只),灰斑鸻(160只),红颈滨鹬(45只),红脚鹬(1),青脚鹬(2只),中杓鹬(1只),白腰杓鹬(10只),黑腹滨鹬(5只),黑尾塍鹬(4只);这些鸟构成一个500只的混合鸻鹬群。 (2年前存在的)洋口停歇地 Yangkou roost (historic) (32°31'33.12"N; 121° 8'11.56"E): 这儿长满了草。此处是开放的干地,完全没有鸟,2年前这里是有几千只小型鸻鹬的。 (2年前存在的)“老朋友”停歇地 “Old Mate’s” Hut roost (historic) (32°31'35.57"N; 121° 7'23.90"E): 有一些开放的水面,野草也是四处蔓延。2年前这里的水很浅,且水中有些小型的泥巴岛,是中小型鸻鹬最喜欢的高潮地。现在这里也完全没有鸟。 洋口后部水塘 ![]() Yangkou Back Pond (32°31'31.35"N; 121° 7'40.60"E): 长满草的块状鱼塘。鱼塘前端有一条水渠和一块长约50米的沙洲。这里的鸻鹬大多是小型的,大约有230只,其中包括20只普通燕鸻。我们还发现了2只成年勺嘴鹬(冬羽);这些鸟大部分都在吃东西。我们还看到,一群黑尾塍鹬(10只)从后方的草丛中飞起,在低空盘旋了几圈之后就消失在了一片绿色中。后面那些草里有没有可能藏着更多的塍鹬呢?此地的小型鸻鹬有红颈滨鹬,环颈鸻,蒙古沙鸻,黑腹滨鹬,弯嘴滨鹬和阔嘴鹬。 洋口干地 ![]() Yangkou (dry) patch (32°31'41.35"N; 121° 6'51.62"E): 四周被植被覆盖、形状不规则的一块裸露泥滩,2年前这里是开阔的泥质滩涂。这里是小型鸻鹬大量集聚的地方,大约有6400只鸻鹬在此地,最大群的是环颈鸻,蒙古沙鸻,黑腹滨鹬和翘嘴鹬。其他鸟种包括红颈滨鹬,弯嘴滨鹬,翻石鹬以及三趾鹬。在7.52m高潮的1小时40分钟后,鸟群还持续停留在高潮地。鸟群最终几乎是同时离开高潮地的,最后剩下的约几百只后来才跟上回到滩涂。 ![]() 阿拉善SEE任鸟飞项目,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该项目以超过100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以科学调查为依据,提出通过民间机构发起行动、企业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搭建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建立保护示范基地,进而撬动政府、社会的相关投入,共同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 原文/Tom Clarke 翻译/翻石鹬是大魔王 项目支持:勺嘴鹬在中国 2017 秋季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