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讲座 l 零距离对话鸟类保育中外青年学者![]() 如果您是高中生, 正在考虑未来的求学方向; 如果您是在读本科生, 想参与激动人心的野外科研工作; 或者您想成为一名资深观鸟者, 这个讲座都会带给你第一线的信息, 以及关于中国沿海鸟类保护 丰富的最新进展。 高大上的现场, 零距离对话鸟类保育青年学者~ ![]() 2017年9月23日 周六 13:00~16:00 ![]() 闵行区申长路818号 虹桥天地1号楼7楼 裸心社 讲座内容 两位年轻的鸟类保育学学者将—— 为您揭秘:保育学家是怎样一种职业?他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与您分享:他们各自的专业背景、实践经历以及加入保育事业的动机和历程。 费用:RMB 40(25人满额) * 现场有咖啡,啤酒和其他软饮料畅饮 讲座人:Micha V. Jackson 彭鹤博 报名讲座 *讲座信息咨询人:杨子悠 158 7496 3366 主讲人1 Micha V. Jackson (加拿大籍)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读博士,师从世界知名保育生态学家Richard Fuller,系Fuller实验室研究成员。Micha对鸟类迁徙中途停歇生态学(stopover ecology)和人类活动影响滨海栖息地的课题十分关注,目前主要致力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候鸟利用人工鱼塘方面的研究。 与每年在北极苔原繁殖地和澳大利亚越冬地之间进行长途迁徙的候鸟相似,Micha的一生也充满了迁徙和奔波。 Micha将在讲座中分享她离开家乡加拿大后,在澳大利亚成为保育科学家的故事。 ![]() 在开始博士生涯之前的7年时间里,Micha参与了许多不同的保育项目(如海龟、水牛、鸟类保育等),她将为大家分享作为保育科学家的惊喜与挑战,并向您揭秘到底是什么使她放弃了舒适的生活,转而去追随迁徙候鸟的足迹。 ![]() Micha正在为一只大杓鹬进行环志,地点位于西澳大利亚州海港小镇布鲁姆。每年有许多迁徙候鸟在澳大利亚或其他国家被环志,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科学家们追踪候鸟的活动,从而了解它们不可思议的迁徙过程。 ![]() Micha正设法帮助刚刚孵化的小海龟找到大海的方向,地点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强光的照射往往会使海龟宝宝失去方向感而无法返回大海。 ![]() 主讲人2 彭鹤博 (中国籍)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在读博士,师从2014年荷兰科学界最高奖Spinoza奖获得者生态与候鸟研究专家Theunis Piersma。彭鹤博目前致力于中国沿海潮间带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长距离迁徙鸻鹬类对底栖动物的利用、栖息地退化与消失对迁徙鸟类的影响及鸟类的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 也许他的名字注定了他今生与鸟类的特殊缘分。彭鹤博的保育学者生涯开始于对濒危迁徙候鸟大滨鹬的关注。在攻读硕士期间,他主要专注于大滨鹬的迁徙策略及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歇停地;读博期间,彭鹤博又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泥质滩涂。看似毫无生气的滩涂湿地,却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为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淤泥中蕴含着无穷的“宝藏”,而彭鹤博就是一位“寻宝者”。 是什么让他对迁徙候鸟与滩涂底栖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研究过程中他曾遇到过哪些趣事?他最近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彭鹤博将在讲座中为您一一揭晓,他将带领大家一起“倾听”来自滩涂湿地的呼唤。 ![]() 彭鹤博(右一)正与其他志愿者一道采集滩涂底栖动物,地点位于江苏如东。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讲座
文章分类:
活动预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