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中杓鹬和三个张家港观鸟者的三世情缘

©腾腾


张家港沿江湿地卫星地图


2015年8月29日

2016年8月21日

2017年8月27日

A0中杓鹬都回到几乎同一片湿地

下面就是A0中杓鹬和张家港三位水鸟调查员的故事。

张家港推车三人组在东台观测鴴鹬©Lisa


15年8月,在张家港沿江的一片围垦区,我们见到了大群的中杓鹬。当地鸟友钱锋(我们称钱导)在后续观测中发现一只疑似上黑下白、编码为AO(或A0/A6/A9)的环志个体,可惜并未最终确认。

2015年的A0 ©钱锋


 16年8月,同一片湿地,钱导早早地就来到这片湿地开始持续监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钱导终于看清,这是一只上绿下白环志、编码为A0的中杓鹬。根据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环志协议,上绿下白是新加坡环志的。

2016年的A0 ©钱锋


观测记录上报之后很快收到了回复,这只中杓鹬是12年10月4日在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环志的,当时是一龄幼鸟,A0每年都会回到新加坡越冬


  野外环志观测就是这样,有时受距离、光线、抖动等因素影响,并不一定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这次的遗憾持续了一年,好在A0信守了承诺。


  让人惊喜的是,就在张家港记录十几天后,新加坡人就在本地观测到了A0。当然,从张家港到双溪布洛这四千公里的飞行,只是它每年常规迁飞路线中的一小段。


  进入17年8月,所有人都掩饰不住期盼的心情,期待三生三世万里相会。钱导每天持续观测,甚至放弃了加新心心念念的长嘴鹬的机会。27日参加完东台勺嘴鹬调查之后,钱锋、我、周敏军三人从南通轮渡过江,顺路再次造访张家港沿江湿地。两大群共计有700多只中杓鹬,太阳渐渐西沉,几轮搜索却一无所获。三人三架单筒继续一个个地强力搜索,终于发现了环志的中杓,似乎是A0,但看不大清,颜色好像也有点不对,上下看着都比较白。正在纠结时,鹬群被游客惊飞了。


2017年的A0©脉动


当然,不死心了,跟着鹬群赶到了另一片围垦区。这次顺光条件下看得异常清晰,上绿下白,是A0,它又回来了。


2017年的A0 ©钱锋


 "同一只鸟,在不同年份的同一个地点被发现,并不鲜见,甚至常常是一些万余公里长距离迁徙的鴴鹬类水鸟。最难以置信的是,有的鸟甚至被发现站在去年同一个池塘里休息。这些鸟飞跃太平洋历经半个地球找到去年的栖息地,就像我们结束一次旅行,走街串巷回家,推开自家门一样。"

——白清泉《回归的承诺》,原载中国鸟类观察


"人生有多少三年,一只鸟又有多少三年!A0回来了,我又在期待2018年8月的相见了,约!"

——钱锋《洲际行者》



新加坡研究人员也很激动,这是他们环志的中杓鹬仅有的海外记录


番外


1、钱导原本沉迷于麻将桌,自十年前掉入鸟坑以后,日渐鹬罢不能。尤其近几年开始推编码还志个体,做梦脑子里都是MJ、ZM、HU。公民科学活生生的例子啊有木有!


2、15年观测时个人估计中杓鹬最大数量有600只,当季最大数量是钱导记录到的1000只。这个数字超过了550只,并且16年和17年的最大数量也超过了550只。550是什么呢,550只是中杓鹬东亚种群数量的1%标准。按照拉姆塞尔公约,这地方可以入选国际重要湿地了。


3、张家港沿江湿地对中杓鹬意味着什么?


尽管看似迁徙已经习以为常,但每年两次上万公里的长距离迁飞对鴴鹬类而言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以这群中杓鹬秋迁为例,在繁殖地(可能俄罗斯)繁殖完之后,南迁经过张家港沿江湿地时会进行短暂补给,类似汽车加油。长江下游有潮涨潮落,低潮期鴴鹬就在江边和江心洲的滩涂觅食补充能量,高潮期就飞过江堤落到围垦区的内塘栖息。然而同中国大部分沿海湿地一样,这片地方注定要完蛋。届时有一批得不到充分补给的个体,很可能就无法坚持到南亚或澳洲的越冬地了。

我们希望迁徙路线上的观鸟爱好者们一起参与到野外寻找勺嘴鹬这个有趣的活动中,环志后的野外目击回收记录,会帮助科学家更了解这种濒危鸟类的迁徙策略并采取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在2016年,我们有超过100笔环志勺嘴鹬的目击回收记录。2017,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


联系我们info@sbsinchina.com

微信公众号回复,也可以。


如有其他鸻鹬或水鸟旗标,可邮件联系:flagsightings@163.com


请提供观察信息,如图表中所示:


如有下面2个重要信息,也请邮件中发来,中英文均可:

① GPS 位点信息

② 能够看到旗标具体信息,如颜色,编码,位置的照片


一般48小时会有回复。


文字/苏涛,钱锋,周敏军

编辑/栗子妹妹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