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调查小结~没有变差就是最好的结果

围垦在继续,护花米草蔓延占领滩涂,繁殖地遭到干扰和破坏,就连数量上升都不一定是个好兆头,而保护和调查也在艰难进行。


首席调查员章麟,回顾“勺嘴鹬在中国”春季黄海调查的情况和进展。


各地概况

照片来源:高德地图


首先要说明的是,2017年初东台条子泥的滩涂地形发生了明显变化,造成鸻鹬分布的明显变化以及增加了部分调查难度。围垦区内的养殖塘已成型并由养殖公司封闭管理,因而在该生境下的鸟种会遗漏大部或者仅能粗略调查。


照片来源:高德地图,Lynne Anders


条子泥如东东凌暂无大的围垦工程进行,因而鸟况与前两年类似。


明显的差别在于,斑尾塍鹬等的数量明显增加。增加的原因据研究人员透露与中国北方栖息地质量下降有关,更多中型鸻鹬选择在南方滞留更长时间。


四月中下旬,除黑腹滨鹬、红颈滨鹬等如常达到万余时,斑尾塍鹬的数量也达到万的数量级,达到其种群数量的10%。


大滨鹬、大杓鹬与小青脚鹬及勺嘴鹬等濒危鸻鹬类的数量维持常态。


照片来源:高德地图,Kiwi


如东小洋口的化工区外滩涂已所剩无几,早已不做为调查重点。


在化工区内仅存的草地及农耕地中小杓鹬、金斑鸻、东方鸻、普通燕鸻等过境鸟维持常态,并有少量环颈鸻、红脚鹬、灰头麦鸡及普通燕鸻繁殖。


幸运的是暂时未发现有毒杀鸟类的现象。


小洋口以东至掘苴河闸外侧新围垦区成为了新的鸻鹬高潮栖息地。


照片来源:高德地图,Lynne Anders


东凌以南的通州湾地区围垦持续进行中,并可能对滩涂状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年初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一只鸻鹬也未记录到。在四月中下旬,据斑尾塍鹬的研究人员,该地也几乎没有斑尾塍鹬等中型鸻鹬。


这与之前一年的状况迥异。


环志及调查

星空下的环志队帐篷 拍摄:Kiwi


在五月初,外国及国内团队在小洋口及条子泥进行了鸻鹬的环志工作,并给两只勺嘴鹬佩戴了卫星发射器。


五月上中旬的一轮大潮汛中,来自奥地利的鸻鹬类专家与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鸻鹬类计数。除了重点关注条子泥东凌这两个地区外,还覆盖了海安老坝港、如东小洋口通州湾这几个次要地区。该次调查的结果即将发表在澳大利西亚鸻鹬类研究组的通讯Tattler中。


该结果显示除少量鸻鹬为过境时短暂经过,至少有十万余只鸻鹬类在此地休憩及觅食,且滞留时间较长。说明该片地区不仅在秋季对很多鸻鹬类很重要,在春季迁徙期同样十分重要。


在调查到的43种鸻鹬中,有10种的数量在一个或多个地点超过其种群数量的1%,而其中小青脚鹬、红颈滨鹬蒙古沙鸻的总数量更是接近或超过了其种群数量的10%。


照片来源:高德地图,李东明


通州湾地区仍然如四月一般,缺乏中大型鸻鹬。但随着一些小型鸻鹬的高峰来临,其鸻鹬的总数量仍然达到万的数量级。


除计数外,该次调查中还记录到若干带有旗标和彩环的环志鸻鹬。包括五月初环志于条子泥的勺嘴鹬,以及来自西北澳的带有卫星跟踪器的斑尾塍鹬,其野外观察记录与卫星数据相吻合。这证明了卫星跟踪数据具有相当的可信度,而这些卫星跟踪数据同样表明这些鸟在此地较长时间滞留而非短暂过境。


随着时间接近五月底,着繁殖羽的成鸟与几乎着非繁殖羽的未成年个体的羽色差异十分明显。其中记录有未成年的勺嘴鹬。


在随后的六月份,我们将继续调查有多少未成年的勺嘴鹬及其他鸻鹬在此渡夏。


繁殖情况

照片来源:高德地图


本地繁殖水鸟的状况不容乐观。


条子泥一处明显的黑嘴鸥与燕鸥及鸻鹬的繁殖地中,由于缺乏管理,捡蛋不时发生。曾有数千只黑嘴鸥的繁殖地在几日的干扰后就仅剩几百只而已。


小洋口的繁殖地则早在几年前就已消逝。仅在一处人工岛屿中可能有数百只燕鸥尝试繁殖。


东凌水库中的人工岛由于栽植了树木,已无鸥及燕鸥繁殖。


感谢阿拉善SEE•劲草同行支持

2016-2018江苏东台-如东每月水鸟调查


编辑 制图:Kiwi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