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50%的杓鹬和塍鹬的数量在下降!![]() 在《鸟类保护国际》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揭示了一个突破性评估结果——栖息地的减少可能会使部分杓鹬和塍鹬灭绝,其中包括部分在英国发现的物种。 ![]() ![]() 杓鹬 © Amy Lewis 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都有杓鹬和塍鹬分布,但它们只在北半球繁殖。 它们中一半以上为全球重点保护,密切关注的物种,其中极北杓鹬(Eskimo Curlew)和细嘴杓鹬(Slender-billed Curlew)为极度濒危物种,甚至可能已经灭绝,而大杓鹬(Far Eastern Curlew)和鬃腿杓鹬(Bristle-thighed Curlew)也濒临灭绝。 英国的白腰杓鹬,斑尾塍鹬和黑尾塍鹬为全球近危。最近的一项研究已经收集了100多位专家的意见,并审查了科学文献的评估突出了它们面临的多种威胁。 ![]() 黄海潮间带,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一部分,是众多鸟类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最重要的“加油站” ![]() 大杓鹬 摄影:钱景华 最首要的受胁因素为非繁殖地的栖息地减少。 在非繁殖季节,大多数物种依赖于沿海河口和湿地,而这些土地多数面临着迅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干扰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和韩国的黄海区域最为明显,且就所容纳的鸟类数量、多样性和受胁物种比例而言,此区域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迁徙鸟类停歇地。在亚洲和阿拉斯加北部繁殖地区和南部非新西兰地区以及远在西部的印度之间,作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一部分,黄海在北至亚洲和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和南至新西兰、西至印度的越冬地之间的迁徙阶梯中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梯级。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海地区四分之一的潮间带栖息地的已经消失,其余大部分土地也严重退化,导致许多依赖它的涉禽物种数量下降。亚洲和美洲其他地区沿海的发展也可能影响其他物种。 ![]() 斑尾塍鹬 摄影:汤正华 所有杓鹬和塍鹬都在开阔区域的地面上筑巢。栖息地的恶化,例如由耕作方式的变化、排水、植树等干扰对栖息地的影响,在欧洲和北美洲形成对栖息地巨大的压力,而赤狐(Red Foxes)等光谱性捕食者的种群增长加剧了这种压力。气候变化在繁育和非繁殖地区也可能逐渐成为一种威胁。 ![]() 小杓鹬 摄影:钱景华 现在改变,一切都还来得及。人们需要确定能够容纳非繁殖种群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在黄渤海地区,并进行有效保护,尽快制止发展带来的破坏。北美和欧洲容纳繁殖种群的区域需要精细管理,必要时可采取措施降低捕食压力的措施。 ![]() 吃蛤的斑尾塍鹬 摄影:白清泉 ![]() 本文的主要作者,BTO科学主任James Pearce-Higgins说: “这些寿命较长的涉禽需要开阔的地区进行繁殖,而且一般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需在不受干扰沿海栖息地中转停歇。 长距离迁徙物种,容易在年循环中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许多方面,他们是对全球变化最敏感的鸟类物种。我们所研究的一半以上的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下降,这种现象应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它们的未来状况可能取决于我们如何协调国际努力,采纳本文章的建议并采取立即的保护行动。” ![]() 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Nicola Crockford表示: ”白腰杓鹬是一个标志性的物种;它们在春天的出现代表了大自然最具吸引力的召唤。可悲的是,就像许多在英国分布的物种,白腰杓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数量急剧减少,这使它们可能在英国完全消失。” 她说:“ 本文建议,要想在本国和国际范围内实现成功的保护,就需要专门针对受胁物种的专项计划;就像当在英国分布的物种被列为全球近危的主要原因是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时,我们为在英国分布白腰杓鹬制定的计划一样。” “ 通过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的杓鹬恢复计划和BTO的杓鹬研究计划,我们与许多人,从农民到土地所有者,再到自然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起努力,扭转这种下滑趋势。” ![]() EAAFP的首席执行官Spike Millington说: “黄海沿海滩涂对于黑尾塍鹬和大杓鹬来说是重要的瓶颈,尤其是当这些物种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越冬地经过几天的北迁飞行后,黄海沿海滩涂提供了第一个能量补充地。当快速的基础设施扩张引起潮间带变化,使得这些区域消失时,越来越多的鸟不得不挤进更小的区域。现如今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这些标志性物种继续生存的一个日益紧迫的关键点。” 翻译/李鸿滨 编辑/栗子妹妹 |
|